时 间 记 忆

<<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互联网文化时代的殉职者
[ 2007-1-10 11:08:00 | By: page ]
 
在世纪末英年早逝的文化人中,有两个人的死与众不同:这就是王小波和朱海军。他们不是死于对现实处境的绝望,而是死于热烈到近乎疯狂的劳作。他们都在自己的创世纪中发现了充溢着无限可能性的世界,投入到忘我的劳作中,在生机勃勃的冲创过程中猝然辞世。虽然王小波在文化界的地位远非朱海军所能比拟,但我还是把他们并列讨论:在死法的积极性上,他们属于同类。这种死可以称为文化殉职者的死,与那些因绝望而自杀者的死完全不同。

朱海军的文字,我以前几乎没有读过,因为我基本上是个传统的文化人:在纸上写作,在纸上发表文字,作品被那些捧着纸张的人所阅读,作为回报和自我约束,我也忠于别人写在纸上的文字,不断用目光亲吻和接纳它们,觉得它们像石头、钢铁、桌子一样实在。在过去的我看来,网上的世界广阔而虚无缥缈,在其中活跃着虚幻的绿林好汉,真实的恶作剧爱好者,网上的交流不过是知识分子或准知识分子的捉迷藏游戏,网上的文字不是刻意编造的谎言,就是自慰者的自言自语和隐身狙击手的冷言冷语。但今天,当我成为一个阅历低浅的网上移民,当我在网上看到严肃得不能再严肃的文字,当我在怪论丛生的网上看到文化民主的网上雏形时,我要说:过去的我至少部分地错了。正是这种转变使我开始关注朱海军这个人,开始阅读他的文字。当我打开著名网络杂志《西湖评论》上朱海军的个人文集时,首先感到的是震惊——为他旺盛的生产欲和打字速度而感到震惊:这个网上狂徒竟然能在两年内生产如此多的文字,怪不得他年仅33岁就以身殉网了。尽管我对他的产品质量持有保留意见,但我还是要首先对他表示迟到的敬意——对一个文化殉职者的敬意。


坦率地讲,作为一个大学教授,我在阅读朱海军的文字时,未能摆脱该死的优越感。这是我应该检讨的。但是朱海军本人对此也要负部分责任:他的文字典型地体现了当下网络文化的特点——自由无拘但粗糙,论战性强而论证薄弱,有时还给人以经常故意制造声响之感。正如很多有识之士指出过的,他所创造的网络文本并不像他本人所认为的那样优秀,常常还令人怀疑他的智商和诚意。除了一些意气风发(网言无忌)的短文能让人领略他的灵性和才气外,构成其网络学说主体的几个理论恐怕在愚人节也不会有人相信。我学过四年科学哲学,知道他有关人类直立行走起源于面对面的做爱方式的说法很可能是百分之百的谬论。道理再简单不过了:面对面的做爱方式是结果,而非原因。在人猿尚弯腰弓背的时代,他们怎么会选择如此违背机械力学和解剖学的做爱方式呢?进而言之,这个理论有更致命的缺陷:用属于低等动物的行为解释人之成为人的原因。他的其他理论——如地理位置决定论和秦烩爱国论——大体上也是如此。所以,在大多数网迷的眼中,朱海军是谬误的化身(当然,这谬误有两个特点:其一,无害,其二,可爱)。我认为,朱海军的价值恰恰在固执坚持谬误的过程中凸显出来:他拒绝按照他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假说,而是怀着培育真理的热情培育它,他在网上飞快地走着自己的路,任人笑骂讥讽,他把别人的攻击当作有益的刺激,受到的攻击越多,越精神焕发和富有生产力。我和其他网民一样,感兴趣的不是他的劳动产品,而是他的劳动姿态:坚持,坚持,再坚持,疯狂,疯狂,更疯狂。我们可能对朱海军的理论嗤之以鼻,但不能不欣赏他作为网络人的顽强和毅力。


网络文化对于朱海军的最大意义在于使他成为真正的个体,朱海军则通过近乎疯狂的劳作刺激和充实了中国的网络文化。虽然对网络文化的狂热参与很可能消灭了他其它的发展空间,但网络最终成全了他:一个人数年如一日地培育他人眼中的谬误,坚持自己被讥讽的姿态而未受到实质性的伤害,这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有可能。网络文化具有与生俱来的民主性和宽容品格,任何能支付少量电话费和懂得基本网络知识的人都可以参与它的建构。它从来不会说:衣衫不整者请勿入内,坚持谬误者、低能者、没有本科以上学历者不得入内。中心和边缘的二分法在网上虽依然存在,但比起传统媒体来说,已经大大弱化了。这是一个没有上帝的大同世界:网上社区是虚拟的,网络民主却是实在的。一些在传统媒体上根本无法发表的个性化言论,在网上找到了自己的家园,一些原本被忽略和遗忘的人在网上吸引了他人的目光,一些穴居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人在网上获得了没有面孔的伙伴。难怪朱海军等人在最初接触网络时会感到晕眩——一种源于自由的晕眩。网络的民主品格和宽容情怀成全了一批人,当这批人不断发展壮大时,我们将回忆起一个久违了的词:人民。网络是人民的现代之家。网络上的人民不再是群众,而是众多独立特行的个体。他们没有救世主,更不相信神仙皇帝,而只能实实在在地靠自己。是个体的手在敲动键盘,是个体的大脑在思想,是个体在表演亦真亦幻的网上话剧。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人民由群集进化为个体。我甚至在网络上的合作中看到了共产主义的雏形,并且认为由于互联网的存在,共产主义也不应再被认为是虚幻的,因为网络共产主义正在展示其前景。从这个角度看,所有真诚建设网络文化的人,都是在从事前途不可限量的事业。朱海军作为一个超级网上狂人,在对网络文化的建构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凸显了网络文化的民主特质。他死在奔赴理想的途中,是网络时代的平民英雄。我在本文已经授予他网络殉职者的光荣称号,但又觉得这个称号是属于前网络文化的,生性喜欢怪异事物的朱海军未必喜欢。还是用尼采的一句话结束本文吧:


“瞧,这个人!” 

文/ 王晓华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